能源知识
校企携手造就卓越w66利兰国际能源工程师
工程科技是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大引擎,卓越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对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有效提升新质生产力、有效激发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全国已有三批共32所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名单。本版特推出《走进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系列报道,本期关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的探索实践。
吴阿蒙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2级的一名硕士生,进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学习后,吴阿蒙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的项目,走进了中国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开展实践学习。
“我感到自己很幸运。”吴阿蒙说,“在现场驻井工作50余天的时间里,我不仅对长庆油田页岩油科研工作有了新的了解,还对丰富的石油精神有了深刻体会。作为新时代石油人,我更加期待扎进行业,勇闯‘深地’、‘深海’,将论文写好在一个个井场、钻台上。”
聚焦国家战略急需、围绕关键领域统筹布局,是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鲜明特征。据了解,2023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批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后,面向国家能源战略和“双碳”目标,聚焦智慧能源、新材料、船舶与海洋工程、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目前,该校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能源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在企业建立了200多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中国石油集团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张坤玉担任了国家卓越工程师项目学生的企业导师,在参与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他有不少心得。张坤玉说:“学生入企之初,我便与其校内导师交流,了解了其研究兴趣和理论背景,确定目标导向的科研方向。随后,结合研究院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需求,安排学生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
“我们自主设置了油气人工智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系统与碳管理等交叉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希望培养更多新兴交叉学科人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金衍介绍w66利兰国际,“我校开展了储能、储氢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工程硕博士培养项目,培养新能源领域人才;开展‘小语种+’人才培养,比如与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开设了石油工程+阿拉伯语、资源勘查工程+俄语等跨校联合学士学位项目,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储备国际化人才。”
王金可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第一批学员,入学院以来,来利国际w66,在中国石油集团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实践经历令他难以忘怀。
王金可说:“有一次,我去到工业生产一线参加工业放大试验。在此之前,我所做的研究工作是在实验室开展小试规模研究,对真正的产品以及工业化过程还不了解,这次实践我的收获很大。”
王金可说,在实践中,他深刻体会到现实中工程问题的复杂。“工业生产与实验室相比有更多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包括成本、质量、环保、生产速度、安全等。以聚酰亚胺薄膜研究工作为例,我们在实验室进行的是间歇式、小面积合成,而工业是连续化、大面积的生产模式,不去现场很难想象得到。这让我意识到,从工业生产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展研究,才能更好解决实际问题。”他说。
推动人才创新方面,企业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李睿任职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同时担任2022级硕士生的企业导师。他认为:“企业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对中石大学生的培养中,我们安排其参加西南管道公司风险评价等项目,多次赴兰成渝管道绵阳支线、广元支线w66利兰国际、成都支线等现场开展管道风险评价的现场实践,提升学生服务企业实际的能力。”
杨博是一名2022级的博士生,进入中石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后,他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参与实践。杨博说:“在企业生产一线,我体验了原始天然气到成品天然气的全部提纯和储存过程。这不仅让我对制造工艺有了直观的认识,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解决突发问题。”
金衍介绍,在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中,针对智慧能源相关的深地、深水、储能、新材料等前沿研究方向,学院与联合培养企业共建塔里木深地、储能工程等多个校企创新联合体;同时整合学校科研资源,建设校内工程师技术中心,开设多个前沿技术实验。学校注重产学研紧密结合,支持学生“在做中学”。
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报记者了解到,在课程教材方面,为了促进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中石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邀请企业高级专家上课。例如,围绕智慧能源等关键领域,19名企业专家开设《关键领域科技进展》课程。校方还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校企导师联合开展教材、案例和慕课建设。
在导师队伍方面,金衍介绍:“学校建立了完善的企业兼职导师聘任制度,每年对新聘导师进行岗前培训,开展校内外导师见面会,确保导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的蔡永军在担任企业导师期间有不少体会。他说:“学生入学就召开导师见面会,这样可以提前确定拟开展和研究的课题,有针对性地选修相关课程。建议组建企业导师团,多个导师共同指导一名学生,从论文写作、实验设计、现场安装等各个方面进行提升。”
在教育质量保障与管理体系创新方面,金衍介绍,学院建立了数字化教育管理信息平台,覆盖了研究生招生、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全过程的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从实践基地管理、实践过程管理、专业实践评价等环节,全部在线上运行,提高校企协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来利国际w66,
2022级硕士生赵越东在国家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总院参加专业实践,他说:“从入企培训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从最初接触‘高光谱成像’到如今能够实际运用它解决油气管道泄漏问题,我收获满满。成长的道路还很长,我将继续扎根在能源领域,不断探索,成为肩负重任的卓越能源工程师!”
工程科技是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大引擎,卓越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