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利国际w66新闻中心

和达安博体育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8-21 05:55:0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公司业务立足于水务行业,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GIS等先进技术,向供水、排水、水利、水环境等领域客户提供硬件、软件、平台和服务,以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以及智能分析为核心,帮助客户安全运行、控制漏损、节能降耗、提高运行效率等。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4,305.1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7.1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950.5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56.7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208.8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95.61%。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99,923.06万元,与报告期初相比增长1.35%;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69,835.11万元,与报告期初相比下降6.16%。

  (1)报告期内,受市场环境影响,2023年水务行业部分客户信息化建设需求调整,预算释放进度放缓,因此公司订单低于预期,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

  (2)公司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受实施环境和实施效率的影响,导致综合毛利率有所下降;

  (3)为配合整体战略发展及业务拓展目标,公司引进管理人才,同时加大了营销体系建设的投入,使得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较同期增长较多;

  (4)2023年度部分客户的回款低于预期,公司按照会计政策计提的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较多。

  公司拥有深圳、武汉、郑州、济南、上海、广州、嘉兴本部共7个研发中心,组建了一支物联网通讯、声音处理算法、边缘计算以及应用软件系统等多学科的研发技术人才梯队。2023年公司持续聚焦智能传感器、物联网通迅、漏损声音处理、边缘计算、SAAS云平台、人工智能、信息模型等技术研究,研发投入5,759.3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6.79%。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公司发布“信息宇宙智水工品”全系列产品,“信息宇宙”以信息模型为底座,以算法、数据支撑场景化应用,赋能水务资产安全、高效运营;“智水工品”通过整合水务行业上下游资源,专注于为行业客户提供工业品解决方案及一站式服务。公司双管齐下构建智慧水务新架构,实现水务运营新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出席了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主办的“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2022/2023年会暨城镇水务技术与产品展示会”并重磅发布“信息宇宙智水工品”全系列产品,构建智慧水务新架构,实现水务运营新模式,吸引了各水务同行与媒体的广泛关注;公司作为智慧水务领域领先企业受邀参与C3安全大会并发表演讲,分享在水务应用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安全、稳定、节能的基础数据网络,筑牢水务信息化数据安全屏障;公司出席“城市生命线安全与发展大会”,提出打造多维感知、精准预测、高效处置的智能化韧性的生命线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实现水务风险统筹管控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转变,构建坚强水安全生命线,同步推出城市水安全生命线监测预警解决方案。同时公司作为多个地方水协会员单位,参与了珠海、南京、西安、贵阳等多场地方水协行业交流会,在全国各地精彩亮相,聚焦智慧水务,展出和达品牌。

  2023年2月,《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在“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2023年5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水网有序实施,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公司成立的智慧水利事业部,聚集水利行业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一体化、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慧化等业务并初步取得了一定成绩;公司布局的二次供水业务,农饮水业务以及智水工品“水务垂直领域工业品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平台”等业务也都加速开展并卓有成效,2024年公司将持续推进智慧水利等新业务的拓展。

  公司与桐乡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桐乡市凤栖聚源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合资公司浙江聚源和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桐乡智慧水务项目(中标金额343,194,472.00元)的项目服务、管理和运营。聚源和达通过桐乡智慧水务建设经验,在智能、安全、管理、信息多个维度,打造智慧水务新模式样板示范,形成智慧水务细分领域的龙头产品,向全国推广,同时主营智能表和智能消防栓的生产和销售、农村污水设施改造及数字化管控运维等业务。

  公司携手湖州水务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浙江清达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向中小供排水企业提供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及管理新模式。

  上述公司的投资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构建智慧水务生态链、优化产业结构,对促进公司业务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公司承建的湖州市供水智能化建设项目入选全国首批“新城建”试点,获得住建部及行业专家客户的高度认可,体现出公司产品和技术的价值,形成了显著的示范效应和社会效益。

  为贯彻落实住建部对于新城建试点项目建设相关要求,打造行业标杆、树立行业典范,湖州市供水智能化建设项目建设了一张物联感知网、大数据及综合管理两大平台,构建了面向政府协同、企业内部管理和公众服务三大核心业务模块,打造了科学调度、安博体育漏控管理、模拟分析、应急指挥、暖心关爱等N个应用场景,具有行业创新性。通过打造供水领域的智控体系、智慧应用,项目制定和输出了系列技术标准规范,为国内中小企业供水智能化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技术指引,具有行业示范性,形成了智慧水务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州样板”。

  公司共计获得现行有效的专利及软件授权294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外观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212项。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30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专利2项。其中“一种管道节点的渗漏定位方法及智能消火栓”发明专利已投入市场应用,实现了消防栓的水压远程监测,降低了消防栓的管理、维护成本;同时在火情发生时可以快速定位消防栓,辅助决策消防栓布局的合理性,提高消防队救火的成功率。

  公司在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装的智能压力管理阀在供水产销差管控管理中的先进性以及实用性,获得水投领导的一致好评与肯定。

  公司NB-IoT智能水表设备(YL809-JL3)获得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OpenHarmony生态产品兼容性证书。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水务软件服务商连续两年获评“长三角百家品牌软件企业”、获得“浙江省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型认定、入选2023年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领跑企业名单以及2022年度嘉兴市服务业重点行业规上用地企业“亩产效益”领跑者等荣誉。

  公司核心业务之一是向水务行业专业提供智慧物联系列产品,具体产品包括智能遥测终端、物联户表远程采集传输模块、渗漏预警仪等,用于水务工况数据的采集、传输;核心业务之二是专业提供智慧水务系列的水务管理系统,具体产品包括水务物联网平台、网格化管理平台、生产调度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分区控漏系统、渗漏预警云平台、在线水力模型等,用于水务工况数据的存储、处理以及智能分析;核心业务之三是向水务行业客户提供咨询、设计、培训、信息安全、合同节水及托管运营服务。

  公司旗下有7家控股子公司:上海智态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水务行业算法、水力模型、大数据、云预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浙江绍兴和达水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水务漏损管理相关咨询、设计、建设、运行、培训、合同节水及托管运营服务,建立了全国首个水务漏损管理实训基地;广州和达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排水相关行业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建设及运维服务;嘉兴市鸿道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水务相关物联网产品的销售及施工服务;北京和达云汇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北方市场的运营公司,致力于开拓华北等地水务信息化市场;杭州临安和达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农饮水设备的生产、销售、运营及水处理业务;浙江智水工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水务垂直领域工业品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平台,是公司智慧水务业务的外延,通过整合水务行业上下游资源,为行业客户提供水务工业品一站式解决方案及采购服务、智慧供应链云服务、设备维保云服务、采购方案服务和内容知识服务等多维度解决方案。

  公司产品包含了硬件、软件、平台和服务;业务涵盖了咨询、设计、建设、培训、合同节水及托管运营等全流程;市场覆盖全国,向供水、排水、水利、水环境等领域客户提供水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以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以及智能分析为核心,帮助客户安全运行、控制漏损、节能降耗、提高运行效率等。

  通过构建管理驾驶舱、报警中心、消息中心、流程中心、报表中心、视频中心、知识中心等,联通平台内各业务子系统,形成应用联动、业务协同、数据联通、场景支撑的智慧水务管理模式,实现水务业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打造水务数字助理,构建水务业务系统信息共享新入口、新通道。基于AI智能互动工具、语音互动和站内搜索等,化繁为减,多跨协同,实现消息、报警、工单处理、报表等信息一键直达、一站式管理,助力信息化用户构造新的协同工作方式。

  提供企业移动门户,提供统一登录、统一应用、统一消息、统一流程、统一代办、统一报警等,同时提供二次开发接口,集成和发布客户的专用APP和第三方APP应用。

  模型是场景的数字化,业务场景模型整合了公司的信息模型、业务逻辑、数据和算法,能真正发挥信息化对业务更好的支撑作用。

  科学调度模型围绕供水调度和原水调度采用模型算法分析。原水调度以出厂流量预测模型和清水池液位变化模型为基础,以控制清水池液位在正常范围、减少调度次数为首要目标,以调度时刻及调度后的进厂流量及水源地出水量为依据,模拟最优原水调度方案。供水调度算法以宏观水力模型为基础,以合理控压、减少调度次数为主要目标,并保证清水池液位能够满足调度需求,分析最优调度方案。

  作为供水智能化试点项目的标志性应用场景,按照“大场景、小切口”的思路,遵循系统集成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组织“数智控漏”多跨协同总体构架的设计,实现漏损管控从预警监测、事件处置、现场监管,最后到评估考核的全流程的统一管理,真正打破数据与业务壁垒,实现漏损控制从块状管理到线状管理的模式变革。通过试点引领,此模式可推广复制至其他业务线的示范性应用,有力推进公司整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水源、水厂、管网、用户全流程在线调度管理,采用供水全流程调度方式,基于机器学习+水力模型在线调度的技术,建立快速优化算法,充分挖掘历史调度方案中的合理因素,制定未来24小时的调度方案,保证压力稳定,降低供水能耗,为调度室人员提供最准确以及最有效的支撑。

  水灾害防御模型破解预报预警不智能、风险识别不精准、工程调度不协同等难题,提升水灾害防御能力。水灾害防御聚焦水网多目标调度,围绕水灾害防御调度需求,进行预报预警洪水,精准识别风险,统筹流域和区域防洪排涝,指导城防和圩区有序排涝,发挥水网运行整体效能,增强水网安全韧性和防御超标洪水能力。整合各部门(气象、水利、测绘、住建、应急、生态环境等)、流域机构区的水灾害相关监测、告警、预报、预警数据和处置状态信息,提炼防洪除涝“监测、预报、预警、指挥、抢险、反馈”六大环节信息,形成防汛防台响应等级、监测类、预报类和灾情处置大调度场景。

  构建物联网平台采集生产运行全过程物联网设备数据,建立生产数据中心汇聚生产运行全过程数据,为统一平台所有组件提供标准化数据服务;通过可靠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公司级、厂区级两级精细化生产管理提供可靠保障和辅助决策支持,对公司各业务环节实现全面的监控管理,打通各业务系统之间的屏障,实现业务的有机融合。

  通过对城市管网进行水力建模(供水、排水)与实时在线模拟计算,在线仿真分析管网水力运行状态,实时计算出所有管道的压力、流量、压降、水质、流向等水力数据,为水务决策管理、科学调度、防洪排涝等提供依据,让用户在面对管网规划、工程改造、突发事件、供水调度等业务场景的时候,可以更加科学、智能的开展工作,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依据。在线水力模型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业务人员工作效率,也让管网运行的管理、决策更加智慧化,让供水企业保障供水系统安全更加可靠,同时减少了盲目规划造成的资源浪费,对于企业优化决策、效益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最终为赋能供水企业智慧水务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平时)管理-风险监控、(战时)管理-分析、指挥、协同;通过融合水务生产、管网、客服等相关实时信息和应急预案、应急资源,用于对应急抢修现场的监控监管,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系统基于GIS地图进行人员定位,并接入现场视频监控,查看人员抢修情况。当应急人员到达现场后,值班室的人员可以远程监视现场作业情况,实现第三方的实时监管和现场指挥,包括对人、车、物信息全面掌控。

  利用物联网感知、智能控制、虚拟现实、AI算法等技术,实现二次供水泵房全方位、多角度、高效率运营管理,构建运营总览、业务领域、专题分析等功能板块,提升数字管理效益。通过城市二次加压泵房的中央集中监控、无人巡检、自动报警、能耗分析等方式,缩短二次供水泵房的维护管理响应时间,降低二次供水泵房的设备故障率,有效降低管理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对二次供水泵房管理水平,更好地保证居民供水的“最后一公里”的用水质与量。

  长距离原水管道监测系统结合多探头预警终端,采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打造集实时在线监测、水锤预警、爆管定位、漏损管控和管线风险评估于一体的管网安全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管道的瞬变压力、爆管和渗漏的一体化监控,为管道安全运行、故障分析、安全评估、优化调度、管道控漏、预案制定等方面提供多方面的技术支持,为生产运营提供安全保证的数据支撑,为自动化智能管理系统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满足长距离原水管道多层级、多维度和多业务的管理应用需求,从而提升供水管线的运行安全。

  对智能消火栓进行全面管理,当消火栓出现无水、盗水、压力不足、损坏和周边管网出现漏损等情况时,实时将报警信息发送给平台,再通知企业巡查人员进行现场取证、制止、恢复和设备维护,保障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同时,在火情发生时可以快速定位消火栓,实现火情的快速处置,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和谐稳定。

  以数字化为手段,以城市基础地形图和供水管网数据为核心打造的智慧管理系统,通过对农村供水水源地监控、农饮水设施监控、设备运行管理和人员、调度的全流程远程监管和智能联动控制,优化生产调度,保障高效供水,促进节能降耗,降低产销差,保障农村地区供水的水质安全、水量稳定和水压合理,实现农饮水管理综合信息集成化、业务管理精细化、业务流程化、数据动态化。

  管网地理信息GIS系统,以地理信息GIS技术为核心、融合水务行业特点,为水务企业业务人员提供详尽的地图和管线资料,同时提供一系列管网GIS辅助操作分析工具。通过管网资产梳理及数据统一标准建立,为管网数据的浏览、查询、统计、资产管理等应用场景提供丰富、高效、便捷支撑,针对爆管等事故场景,可通过分析实现快速定位。同时,基于先进的SOA技术、GIS技术、通讯技术,系统可为分区计量、漏损分析等其他重要业务分支提供可靠的成果分享,提高供水企业的分析、决策和调度能力。

  基于CS架构设计,为管网数据管理提供从数据入库、数据组织到数据发布应用等一系列过程的统一操作方式和入口。系统具备数据导入、属性录入、数据编辑、空间拓扑构建、专题图制作等功能,并通过流程化的数据录入方式和权限控制等体系,实现管网数据的快速和安全更新,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以管网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对城市管网和各类设施的巡检、探漏、维修和外业工单进行全流程、可视化、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依托于移动互联网技术、4G/5G/Wifi无线通讯技术、GPS北斗定位技术,实现对人员的实时位置监控与轨迹回放,智能辅助定制管网巡查计划,及时处理上报现场各类管网事件,实现管网巡查工作的智能监管,及时、迅速地发现并解决管网设施故障和缺陷,提高完好率,降低故障率。

  实现管网GIS数据外业一体化采集,帮助外业人员绘制管网草图、记录坐标信息和基础台账,并能够无缝上传到WEB供管理人员审核,实现现场数据采集、成图、入库的一体化操作,解决管网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有效提高对管网数据的更新入库效率与质量,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夯实数据基础。

  水务云GIS平台以云原生GIS为技术路线,基于微服务架构思想以及容器化部署方式,实现自动化运维和管理,使系统更具实时性、伸缩性和可维护性。以“容器”为壳,以“动态拓扑”为网,借助多租户等先进概念,实现集团与子公司之间系统的无刷切换、多数源支持及地图分屏。

  相较于传统GIS,云GIS产品更多的是底层开发平台的改变,在对GIS系统产品实现国产化的同时,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营业收费管理系统是集用户、表务、抄表、收费、账务、报表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系统,以客户为中心,以智慧化为导向,从而优化营商环境,真正实现“互联网+服务”的现代化客户关系的服务。紧密贴近业务需求与管理需要,对所有营业数据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记录,比较、分析和构建三户模型,支持网格化管理,综合分析展示营销KPI指标等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对客户在用水过程中关于水表或管道申报改装的业务相关的工程资料录入、查勘设计、出图会审、预决算、施工竣工、验收、结算、收款等实现全流程的动态管理,将用户报装整个流程透明化、公开化,以客户服务为中心,支持线上申报、线上缴费、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电子证照功能,实现“用户零跑腿”和一网通办。整个报装业务实现由面到线再到点的全流程精细化管控,为管理决策形成数据支撑。

  以“互联网+用水服务”为依托,建立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机制,提供综合查询、水费缴纳、业务申请、进度查询、电子证照、电子合同、故障报修、投诉建议、违章举报、水质公告、停水公告等业务事项,实现用水业务办理零跑腿的目标。作为多元化、全方位的网络便民服务平台,通过搭建用户交互桥梁,实现供水企业的各项业务办理透明化、便捷化,提升用户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趋势。

  以实现用水管理数字化和打通用水数据协同壁垒为建设目标,通过统一设备管理,以“数据产生—数据采集—业务管理—分析优化”的理念对用水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实现对企业计量工作的全面业务应用,为营业管理、生产调度、客户服务、微信公众号、网上营业厅等提供信息共享与辅助决策支撑。

  基于分区计量,以准确的管网拓扑结构为基础,将供水管网划分为若干个单独的计量单元,建立起一个分区分级水量分析体系,实时掌握管网水量变化规律与趋势,及时发现管网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漏水点,达到提高管网运行安全与降低漏损的目的。

  以数据驱动业务,以流程引导管理,建立标准化漏损控制业务管控机制,通过数据与业务的联动,构建一套漏控长效管理模式,并以分区监控预警、漏损分析评估、漏失处置、成效评估形成漏控PDCA闭环控制,实现漏控技术与管理体系的融合,从而达到提高管网运行安全与降低漏损的目的。

  渗漏预警平台以“一张图、一报表、一流程、一统计”为理念,结合水务公司的管理模式,实现“地图+数据+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和可视化展现,是一套集展示、管理、分析、决策于一体的综合性漏控管控平台。主要用于城市输水管道的漏水检测,通过将噪声监测终端吸附在阀门、消防栓或管道上,采用振动或水音传感器采集管道噪声,运用渗漏检测算法识别管道漏损,快速对管道漏水进行检测、告警,及时有效的对漏水区域进行圈定,辅助水司检漏工作,提升检漏效率,降低物理漏失,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针对城市排水公司日常管理工作,让排水网络管理调度人员实时了解排水体系运行现状、监测点位实时数据、设备及设施的运行状态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排水体系的整体调度,保障排水单位和设施的安全,保障城市路面安全,合理分配污水处理产能,节能增效,平衡生产负荷,管控水体污染风险等。管理排水户在排水管理或者综合执法管理单位的信息备案流程及完整的台账信息,完成排水户的尾水排放监管。

  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为支撑,围绕高校的发展战略,通过信息资源整合、数据价值挖掘、数据资源共享、管理模式转型和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用户高效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打造广泛协同、智能决策、主动服务的智慧校园节水管理体系,实现数据资源化、控制精确化、管理卓越化、决策智能化,使高校节水管理水平对标行业先进,达到国内先进行列。

  集工单派发、现场巡检、异常处理、数据统计于一体,包括工单派发、工单执行、工单反馈、数据统计等多个模块。将管理者制定的工单信息快速、准确地派发给现场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现场人员可通过系统记录现场巡检数据,如水表读数、水质、水压等,实现对管网设施的全面监控和管理。现场人员也可在系统中提交异常反馈,如水表损坏、漏水等问题,管理者可及时派人进行处理,保证供水的正常运行,提高水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因疏漏导致的损失和浪费。同时,能快速响应管网设施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供水的正常运行,提高供水的质量和稳定性,帮助水务管理者对供水管网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为下一步的管网维护和设施改造提供有力的支持。

  实现水务工程建设全流程管理,每个环节的可检索和可追溯。借助数据共享优势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工程招投标、工程进度、工程现场三方结合,实现工程建设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可视化,从传统单一化管理模式向开放互动管理模式转变,形成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办法,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工程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做到管理有章可循和有据可依,最终做到工程建设长效、精确、严密的管理。

  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为水务企业设备管理提供标准化、移动化、智能化设备运维全流程管理方式,涵盖设备台账、多级巡检、维护保养、故障维修、设备统计分析、设备状态评估等业务,支持集约化的多层级组织架构管理,从而保障安全生产运行和降低事故发生风险。

  构建覆盖供水全流程的水质管理系统,为供水环境提供水质安全监控。通过数据的有效传输、共享、交换和存储,建成从源头到龙头的集水质监测、水质管理安博体育、水质应急预警与辅助决策的水质监控信息管理一体化平台。

  以水务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为指导思想,围绕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及指标、安全隐患、特种作业、特种设备等安全管理要素,对安全检查、风险隐患、特种作业等安全业务进行全流程动态监管的管理系统。

  直饮水管理系统以项目管理及营收系统为核心,提供项目立项—建设—运营—终止全生命周期相关的管理服务,且贯穿用户从接入直饮水到使用直饮水的收费、缴费、退费等各种使用场景,从而满足对直饮水设备的实时监控、故障预警、维修管理和水质的监测分析和报告生成等功能,优化了直饮水设备的运维,保障了水质的健康,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直饮水设备和水质的问题。

  以三维地理信息GIS可视化引擎、多维空间大数据、物联网为核心,对现实城市水务基础设施数字化建模,用可视化技术展现,连接水务物联网传感数据,贯穿数字空间和现实水务世界,构建一个从水源到龙头的与物理世界相匹配的水务可视化孪生体,并通过高风险分析、爆管分析、受影响用户分析等数据分析模型,实现水务全域感知与运行监测的智能分析和可视化展现。

  打造水务数字化知识分享平台,分享涉水全流程知识,为创建美好生态提供全面支撑。

  智慧水务工业品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平台。平台产品覆盖水务工业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采购服务、云仓服务、维保云服务、仿真运行服务等,涵盖设备资产定义、采购、管理全生命周期。打造多种采购模式,降低采购专业门槛,赋能中小企业,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构建水务新的运营模式,建设水务美好生态。

  通过构建数据中台,为企业提供从数据接入到数据消费全链路的智能数据构建与管理一站式服务能力,包括数据离线开发、实时开发、算法开发、资产管理、标签管理、服务管理,助力企业打造标准统一、数据贯通、资产化、服务化的智能数据体系,帮助提升企业数据治理及应用效率,赋能企业数字基础建设,让企业的数据用起来。

  AI中台赋能业务应用,以数据中台为基础,实现AI能力的高效率生产和集中化管理,向业务中台输出AI服务,支撑企业业务应用的智能化升级,创建、管理面向行业场景的AI工程化能力,赋能业务场景,如智能巡检、安全生产等,助力企业业务智能化升级,帮助用户快速实现业务创新。

  通过水务可视化分析平台可以快速整合水务数据,通过无需懂代码和搭积木模式,快速、高效的构建出酷炫的大屏端展示应用、APP端展示应用、WEB端展示应用、KPI及驾驶舱等综合性展示应用,快速支撑业务变化,随需而动,实现低门槛、低成本和高质量交付。

  通过低代码平台及流程引擎,实现简单业务流程直接可视化配置;通过计划任务引擎,实现计划任务的生成;通过绩效考核,实现对人与物的评价;通过视频流量平台,集成不同视频厂家的视频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报表工具,实现报表的自定义配置。

  通过建立统一的业务流程引擎,整合水务企业各业务子系统相关业务流程,实现各业务子系统业务流互通,实现业务流统一,满足客户业务流程融合和统一管理的目的。流程和表单的建立采用自定义配置方式完成,实现业务和流程的统一配置和管理。自定义表单、自定义流程,完成流程与业务的整合、WEB端和APP端联动使用,便捷高效。

  一体化开发工具,零代码+低代码+硬编码,通过构建统一模型体系(横向拉通、协同研发、互相补充安博体育、价值最大化),构建广泛、全面的开发和应用扩展支撑能力,包含业务建模、流程建模、表单建模、台账建模等,有效发挥IT及业务用户的应用开发参与度、创造性,从而节省人力成本,缩短项目周期,提高软件安全质量,为水务信息化建设降本增效。

  目标就是降低视频监控设备互联的难度,实现不同视频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有效进行视频资源的整合,将IPC摄像头、视频NVR等摄像头的视频流以拉流的方式将视频流集成,并通过视频流服务模块将视频流推送到平台中的各业务系统进行应用,从而解决不同系统互联的问题。

  秉持报表零编码的理念,功能上通过简单的拖拽操作便可制作中国式复杂报表,轻松实现报表的多样化展示、支持多功能数据关联、多报表设计、多报表运行环境、支持包含增强分析统计模块、参数查询界面、交互分析、数据录入、定时调度、打印输出、门户管理和移动应用等需求。

  标准化设备的传感器编码和名称,对接入物联网的设备、驱动、传感器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标签和站点对设备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设备批量指令下控,实现设备、服务异常监测,提供异常数据的清洗能力和数据修复能力,支持数据填报,为水务各类系统应用提供标准物联数据服务。

  聚焦水务行业,对物理世界中的实有物体或者是概念上的抽象物体进行抽象类别定义,最终形成实体台账,并基于城市底板,将我们的认知世界中的地理要素进行快速搭建且与实体进行关联,建立信息宇宙,从而实现数据孪生、数据伴生。

  智能遥测终端系公司自主开发的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无线通讯为一体的无线远传终端。产品功能主要涵盖物联网体系结构中的感知层与传输层,通过内置或外置的传感器进行模数转换,采集、传输水务行业的压力、流量、液位安博体育、水质等工况数据,并通过物联网通讯技术实现数据向云端或者近端的传输。按照产品供电方式不同,公司智能遥测终端可分为锂电供电终端、太阳能供电终端、市电供电终端。

  物联户表远程采集传输模块系公司自主开发的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无线通讯为一体的智能终端,通过内置的传感器进行模数转换,采集基表的水量数据,并选用NB-IoT、LoRa、2G/3G/4G通讯技术实现数据向服务器的传输。

  住建部发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我国600多个主要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的漏损水量为81.64亿立方米,平均漏损率为14.12%,公共供水管网漏损问题突出,使得本来就紧缺的淡水资源处于更加紧张的状况。2022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城市和县城供水管网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网压力调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

  在此背景下,公司在研究分区计量、分区控压以及水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区渗漏预警的概念,设计了基于分区计量的噪音预警系统,对管网流量、管网压力、管网漏水噪音进行全方位综合监测,实现管网漏损控制以技防为主、人防相辅的检漏新模式。

  公司的渗漏预警仪包含噪声监测仪、水音监测仪和多探头预警终端。噪声监测仪和水音监测仪采用噪声法对供水管网进行渗漏监测,多探头预警终端结合压力、流量、噪声等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及物联网通讯技术,实现供水管道在线渗漏评估、漏点定位和实时预警的功能。

  目前公司已推出三代噪声监测仪,渗漏预警系统也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进行功能完善,从平台核心的“四个一”功能,即漏控一张图、统计一报表、业务一流程、设备一台账,逐步增加了蓝鲸智能分析、数据分析报表、设备运维管理、设备异常报表、防盗防坠报警、在线相关定位等功能,提高用户对渗漏预警系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设备管理水平,发挥噪声监测仪的最大应用效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降低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落实《“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有关要求,公司在原有分区计量的基础上,对漏损率偏高的分区进行合理的供水管网压力调控,选择专用于漏损控制的智能压力管理阀,结合多级调控,逐步建立“水厂-管网-小区”压力管理运维机制,将信息化技术与压力管理紧密结合,逐步转向智能精细管理,降低漏损率,提升安全保障,减少经济损失。

  为实现供水管网漏点快速精确定位,公司设计研发了智能相关仪。智能相关仪采用高灵敏度振动检测和无线音频传输技术,实现管道泄漏声波的无损采集和远距离实时传输,结合高精度相关定位算法,将漏点位置在显示屏上直观展示。

  公司研制的相关仪产品在渗漏预警体系噪声监测仪产品上进行研究和提升,实现高速实时相关和精确定位,相关仪作为检漏工作的一项专业辅助设备,能对城市中以往人工听漏难以精确定位到的“暗漏点”和疑难漏点进行逐个击破,对于进一步降低城市管网漏损率以及减少城市爆管隐患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陶瓷膜净水设备,以陶瓷膜为核心净水工艺,产品包括膜过滤系统、加药系统、自控系统、视频安防系统和在线水质仪表共五大系统,产品主要用于村镇分散式净水站,用于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水质净化,去除浊度、细菌、微生物等杂质,确保水质安全。产品通过PLC自动控制过滤、反洗等步序,通过压力、流量、液位等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软件平台,可以实现远程运维、少人或无人值守,提高了水站的运维管理效率。

  为响应公安部消防局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公司开发了智能消火栓系列产品。智能消火栓系列产品具备:快速改造、智能监测、智慧预警三大特点。通过对消火栓位置、用水流量、供水压力、管网线噪声监测,实现消火栓状态管理、消防水源管理、管网压力管理、管网渗漏预警等解决方案。按照产品功能和安装方式不同,分为智能一体式消火栓、智能分体式消火栓、智能压力监测终端和智能闷盖。

  公司主要盈利模式为通过销售智能物联网硬件产品、软件系统、提供水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及服务获取利润。

  公司的物联网硬件产品主要包括智能遥测终端、物联户表远程采集传输模块及集中器、智能压力管理阀、智能相关仪、农饮水设备等;软件系统销售主要为单一业务信息化系统,如生产调度、官网管理、营销服务、漏损控制等;整体解决方案主要为实现水务企业综合业务管理需求,根据调研及已有建设成果,部署智能物联网产品、设计开发水务管理系统,最终实现水厂、管网、泵站等水务业务管理节点上水压、流量、水质工况数据的采集、上传,并通过水务管理系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和辅助决策建议,从而实现水务业务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服务主要为软硬件的升级服务及设计咨询、合同节水服务等。

  公司实行“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以项目需求为基础开展采购活动。公司对外采购的产品或服务主要包括原材料、水务相关的其他硬件和外包服务。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及水务相关的其他硬件主要分为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视频监控类、电池、结构件等。采购的外包服务主要分为三类:软件外包服务、外协加工服务、施工安装服务。软件外包服务主要是指公司将目前无法有效覆盖的软件或非重点布局的软件产品外包给软件外包服务商。外协加工服务主要是指公司将生产环节非核心工序SMT贴片委托外协加工商完成,由公司向外协加工商提供原材料及设计图纸,外协加工厂根据公司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加工。施工安装服务主要是指部分项目的硬件安装、土建施工等业务就近外包给具有实施能力的供应商。

  公司根据生产计划、库存情况并结合业务预期进行材料备货。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通过对供应商的资质审核、样品验证等措施确定是否纳入合格供应商目录。对于已批量采购的材料,公司在合格供应商目录中选择,以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技术规格、质量、价格、供货周期、信用期和售后服务等作为选择依据,通过询价、谈判方式进行采购。对于新增品类的材料需求,公司会优先选择合格供应商目录中厂商进行打样验证或产品验证,如需新增供应商,公司严格依据相关管理规定,进行供应商的甄选、目录导入,产品经验证合格后综合评估价格、供货周期等进行采购。

  公司的生产主要包括软件实施、硬件生产及安装两个主要方面。软件实施服务表现为:公司收到客户的软件需求后,技术人员根据客户的需求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各个模块,并根据模块特点结合已有的软件产品制定项目方案。方案确定后,项目实施人员开始进行调研、需求分析、二次开发、安装部署、数据迁移、现场测试、系统试运行、验收等后续工作。硬件生产及安装模式包括自主生产、外协加工、硬件安装。

  公司产品销售主要为直销模式,有少量经销商负责指定区域的业务拓展。经过多年的市场营销布局,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专业化营销服务网络,并与众多下游客户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公司设有十余处销售办事处,配备专业销售及技术队伍落实公司销售任务,同时配备工程人员提供安装、指导、运营维护等工作。直销方式下,通常通过招投标或直接谈判的方式取得订单。

  2022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和《关于组织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选择不超过50个具有较好示范推广意义的城市(县城)建成区开展试点,到2025年,形成一批漏损治理先进模式和典型案例。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高于12%(2020年)的试点城市(县城)建成区,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8%;其他试点城市(县城)建成区,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7%。

  2022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重点城市(县城)名单》。

  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通知。住建部发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我国600多个主要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的漏损水量为81.64亿立方米,平均漏损率为14.12%,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情况严重。

  受益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的确立、国家对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试点的开展以及水务行业对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需求的爆发,水务信息化建设应用加速落地。我国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目前正处于蓄力期向快速增长期过渡的阶段。公司在“数字化+漏损控制+合同节水”等业务领域掌握核心技术以及拥有典型示范案例,在水务信息化领域发展中动力十足。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将继续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我国数字经济全面进入数据价值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化治理的“四化”协同发展新阶段。展望2035年,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智慧水务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融合,不断提升城镇水务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在“十四五规划”和“碳中和”目标的宏观愿景下,数字化转型已逐渐成为千行百业突破发展瓶颈之路,未来水务行业也将顺应时代发展,科学应变、迎接挑战,把握机遇,以智慧水务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与推进水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推动数字水务发展。

  公司的遥测终端产品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水务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分析、决策。“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与物联网及信息技术产业将呈现更为紧密的互相促进、融合发展态势。当前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达万亿级别,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预计到2025年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十四五”期间,我国物联网将会迎来新时代、新态势、新征程!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中央财政将在2023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3年5月26日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指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属于国家层面规划,将有效推动国家骨干水网建设,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强调“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传统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建设指明了方向。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推进集约型内涵式发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是新基建的重要方向之一。

  水务设施建设作为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也正在由传统向“智慧化”转变,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公司的智慧水务整体解决方案可帮助水务公司全面开展管网智慧化改造、感知系统和智慧化管控平台建设、提升管网水质运行安全管理水平、节约水资源、减少碳排放、保障城市用水安全。

  水务行业发展是受政策和技术双驱动的结果,总体可分为自动化、信息化和智慧化三大建设阶段。自动化阶段注重水务自动化建设,以2003年起开展水厂自动化建设为标志,开始进行营收等业务系统的建设;信息化阶段主要为单一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如调度系统、GIS系统、巡检抢修系统、DMA系统、表务系统、移动抄表系统等,逐渐建设移动化应用;智慧化阶段为业务系统的信息化集成与智慧化应用系统的建设,包括物联网建设、系统集成与数据分析在内的系统融合等。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我国600多个主要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的漏损水量为81.64亿立方米,平均漏损率为14.12%,我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情况严重。智慧水务的建设是长期、逐步推进的过程。目前国内多数水务企业,已具有部分信息化资产,未来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智慧水务顶层设计,以硬件和基础支撑平台建设为基础,为整个智慧水务建设提供良好的底层支撑。在此基础之上部署各个专业系统,通过新建和改造等方式提升业务系统的功能及智能化程度,在业务系统之上对各业务系统实现集成共享、安博体育实现整体系统的融合、最终实现智慧应用,提升水务智能化水平。

  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联合发布了《“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规划提出,要实施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建设分区计量工程,逐步实现供水管网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进管网改造、供水管网压力调控工程。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达到一级评定标准的城市要进一步降低漏损率,未达到一级评定标准的城市要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到一级评定标准以内。由此可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城镇供水作为新城建的重要一环,相关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水务行业对于提升供水安全和降低水耗等的需求,推动了水务信息化的需求。

  智慧水务的建设需要建设方具备“平台+软件+硬件+物联网+服务”五位一体的能力要求。公司深耕水务行业二十多年,专注于水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对水务行业具有深刻的理解,体现在软硬件技术的研究和积累、数据的积累和治理、业务中台的建设、业务软件的全面性和融合分析能力、软件驱动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等多方面。

  公司是行业内极少数产品链完整覆盖了硬件、物联网、平台、软件及服务的公司。水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细分领域众多、应用场景丰富、涉及众多下游应用领域和传感器、计量设备等多类型产品,需要多行业、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协同配合,需具备通讯技术、低功率计量、防护技术、传感技术、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力,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底层协议、云计算、嵌入式软件和应用平台软件开发能力,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在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要求很高,企业需要储备相应的技术经验、持续研发创新的机制,以及多年的行业应用经验,才能够在行业中立足并建立竞争优势。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水务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行业主管部门是工信部。公司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主要应用于水务领域,该领域受住建部监督和管理。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公司在行业属性上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业务上立足于水务行业的物联网产品及软件信息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国家重点发展行业,其中公司的软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所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及“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务设施建设作为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作为水务行业最早布局信息化的企业之一,公司具备显著的战略先发优势,是具备全产业链式的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技术和产品覆盖了水务信息化的各个层级。智慧水务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漏损控制试点城市”和“新基建”助推水务行业信息化建设、数字经济推动公用行业市政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趋势下,公司凭借软硬件技术的研究和积累、行业典型案例和口碑的打造、产品及业务与水务行业信息化发展深度契合的优势,未来将依托自身数字化技术的积累和经验储备,持续发挥“数智赋能”水务行业的研发实力,始终秉承创新本色,以数字化为基础,将数字化与水务相融合,助力水务行业数字化改革,承担起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务安全的社会责任!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2021~2025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期,水务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这将为智慧水务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机会。报告期内,《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等政策的出台为水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水务行业渗透与发展,水务行业成为朝阳产业。未来,公司将从智慧水务及智慧水利同步入手,建立水务多层级的物联网平台,将物联网的泛在感知、可靠通信、灵活信息交互和智能控制的优秀性能发挥最大化,应用大数据、边缘计算、云计算等使得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化到城市、园区、楼宇、企业,实现水务行业数字化改革和低碳运营。

  公司以大数据分析、边缘计算及物联网通信等技术为核心,构建数据感知层、数据传输层、数据中心层、业务应用层、决策分析层及Sass平台,形成“感、传、知、用”的数据链,向供水、排水、水利、水环境等业务领域提供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通过开展智慧水务漏控场景化建设,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陆续开发出渗漏预警仪、智能压力管理阀、智能相关仪等智能化漏控设备,构建起一套集水量、水压、噪声监测、压力管控、案例分析于一体的分区计量漏损管控体系和预警平台,推动漏损控制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重要驱动力,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并取得了积极成果。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5,759.3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6.79%,2023年度,公司获得发明专利8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30项。

  报告期公司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10,259,654.21元,同比下降15.12%,主要系公司募投项目“度量云、智慧水务SaaS平台建设及研发中心升级项目”于2023年结项,该募投项目为研发类项目,公司为该募投项目的顺利开展储备和投入较多研发人员,随着研发项目的完结,公司优化研发人员结构,精简研发人员,对部分非核心技术人员的岗位进行调整。

  公司深耕水务信息化领域二十余年,专注于提高水务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客户资源,已掌握水务信息化业务的核心技术,并开发出品类齐全的软硬件产品,公司在水务信息化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如下: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立以来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经过在水务信息化领域二十余年的深耕细作,公司已掌握“基于多维模型的水务全流程网格管理模型”“基于流式计算的水务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等20项核心技术。本报告期末,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拥有软件著作权212项,获得授权专利82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

  公司对水务行业具有深刻的理解,核心技术的先进性体现在数据的积累和治理、业务中台的建设、业务软件的全面性和融合分析能力、软件驱动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等多个方面。水务数据的分析要基于对于水务行业需求的掌握,公司拥有超过800家以上的水务企业客户,对不同规模水务企业客户的需求了解更全面和更准确,更能引导客户的发展。

  自2015年成功开发在线水力模型以来,公司持续对“水力模型在线校核算法”“高精度实时水量预测算法”进行迭代升级,使得模型能够快速、精确对管网水量进行预测。在水力模型应用方面,公司相关软件产品已投入商业应用,领先于行业内其他公司。

  公司开发的渗漏预警体系是针对城镇供水管网埋在地下的物理漏点难以发现的痛点,结合公司在物联网通讯、嵌入式软件、声音处理算法、边缘计算以及专业应用软件系统等技术,研发了能主动帮助客户发现漏点和降低供水漏损的信息化系统,渗漏感知终端和渗漏预警云平台将推动行业听漏模式的变革,引导行业实现漏损检测的智慧化。

  公司深入研究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术,已掌握包括“基于机器学习的供水管网异常事件甄别算法”“基于模式识别的供水管网异常事件快速定位算法”在内的相关核心技术。公司与绍兴水务、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基于数据与业务联动的供水管网漏损管理系统”实现了供水管网漏损的智能化管理,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评定为在爆漏实时预警与定位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公司紧跟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开发出水务物联网平台,研制出应用NBIOT、LoRa通讯方式的智能感传终端。

  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获得的水务信息化领域核心技术系公司获得并维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由于供水管网具有工况复杂、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行业经验一直是客户判断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公司深耕水务信息化行业二十余年,具有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近年来,公司顺利完成了绍兴市区供水智能化建设试点项目与湖州市供水智能化建设试点项目。根据专项试点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试点项目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了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提高了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同时,完成上线台州市区首个直饮水管道项目,承建深圳水务的管网在线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广西贵港北控水务智慧水务平台、广州石碁自来水二供标准化泵房项目、珠海水务大数据中心工程软件平台建设项目、郑州水务智慧供水项目、合肥水务二次供水监控管理平台项目、辽源水务的排水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宁波水务的智慧供水系统建设项目、余杭水务集团的山区供水智能监控平台建设项目、湖州水务的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及漏损控制管理平台扩容项目、舒兰水务的管网监测项目、嘉兴水务的智慧供水管理平台项目等。

  通过上述大中型水务企业水务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在行业内的知名度显著提升,为公司取得水务信息化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提供水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拥有智能遥测终端、渗漏预警仪等智能感传终端和水务物联网平台、网格化管理平台、生产调度系统、分区控漏系统、渗漏预警云平台、在线水力模型等水务管理软件,产品应用于水务企业的主要业务环节,种类齐全。相比于技术方向单一、需要外购产品支撑的集成服务供应商,公司具备快速响应、全面服务的整体服务优势,能够保障水务企业各业务环节间的紧密联结与最佳契合,提高了公司产品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深耕水务行业二十余年,具有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先后为绍兴水务、武汉水务、郑州水务、深圳水务、广州水务、北控水务、宁波水务、嘉兴水务等大中型水务公司提供水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自成立以来,公司已经累计向800余家水务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上述客户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区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为公司业务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公司始终秉承“客户利益永远第一”的经营理念,经过多年的市场营销布局,逐步建立起专业化的营销服务网络,在长期的营销服务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营销服务经验,并与众多下游客户形成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公司积极推行以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的研发模式。一方面,公司凭借对众多客户需求的调研和深刻分析,识别水务行业当前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行业痛点及客户的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公司通过行业技术交流、校企合作、学术论文等途径,敏锐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前瞻性地开发出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创新性产品。公司依托上述研发模式,持续地进行核心技术的跟踪、探索、研究、创新,不断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实力,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4,305.1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7.1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950.5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56.7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208.8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95.61%。主要系受到市场环境影响,公司订单不及预期,营业收入有所下降;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受实施环境和实施效率的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所下降;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有所增长;公司计提的减值损失增加等综合所致。公司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果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预计公司未来仍可能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形。

  水务信息化服务涉及的物联网通讯技术、漏损控制技术、大数据分析算法、精确定位技术等核心技术普遍存在二至五年的迭代周期,如若国内外竞争对手或潜在竞争对手率先在相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而推出更先进、更具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或公司未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对行业关键技术的发展动态不能及时掌控,导致公司面临被竞争对手赶超,或者技术落后的风险。

  公司正处于全面发展阶段,业务规模增长迅速,新产品不断推出,与此同时,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若未来公司对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缺乏竞争力,可能会影响技术团队的稳定性,产生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进而导致公司的技术研发进程放缓、产品升级受阻、产品竞争力削弱,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的客户主要集中在水务行业,受客户采购习惯和预算管理制度的影响,第四季度实现收入占比相对较高,公司经营业绩存在相对较强的季节性波动风险。如某会计年度第三和第四季度出现不可抗力风险导致公司项目验收受到影响,将会对公司当年度的业绩构成重大不利影响。同时,由于人员工资、研发投入及其他费用的支出均匀发生,导致公司的经营业绩呈现上下半年不均衡的分布特征,将对公司资产流动性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作为一家水务信息化服务企业,人员薪酬一直是公司的一项重要支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所在地区人员工资水平不断上升,使得公司的人力成本、人员相关费用不断增加。如果未来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公司的盈利水平将出现大幅下滑的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33,500.08万元,公司按账龄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中,账龄在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7,704.02万元,占当期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为52.85%。受客户内部审批流程、资金预算等因素影响,公司存在部分应收款项逾期的情形,若未来下游客户资金状况出现恶化等不利变化,可能会导致公司逾期应收账款无法回收,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和软件产品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如果未来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者公司不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利润水平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在水务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化,华为、腾讯、阿里等大型IT企业纷纷利用自身优势在水务信息化领域展开布局,公司与大型IT企业在水务企业智慧水务项目建设中存在业务竞争的可能性。如果公司不能继续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专业服务能力,更快扩大自身规模和行业影响力,并加强与大型IT企业的合作,可能将影响公司存量客户的维护及新增客户的拓展,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受到宏观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未来若宏观经济形势出现较大变化,公司未能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短期内将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经营压力。

  2023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305.1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7.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50.5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56.70%;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99,923.06万元,与报告期初相比增长1.35%;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69,835.11万元,与报告期初相比下降6.16%。

  公司紧随国家漏损控制及节能节水的目标指引,以“智慧物联智慧水务”为发展战略,以整体化解决方案为抓手,打造生态,赋能渠道,支持供水、排水、水利、企业及园区等领域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实现数字孪生,助力客户实现“双碳”目标。公司布局智能消防栓、智能压力阀、相关仪等物联网产品,一诺数字助理、度量云、智慧水务SAAS云平台等平台产品,围绕“感、传、知、用”,为客户提供从数据感知、传输、分析、使用的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2022年1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在节水节能的大背景下,政策驱动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业务,水务信息化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大数据和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赋能水务行业特征更加明显,预计2023年中国智慧水务投资规模将达到2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83%。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下,智慧水务行业需求端迎来城镇化建设提速和供水漏损控制政策催化拉动,市场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中央财政将在2023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公司将充分发挥在水务行业的软硬件技术研究和积累,业务软件的全面性和融合分析能力等优势,为水务公司完善水务物联感知网络、搭建水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现代化检漏人才队伍、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构建漏控长效管理机制、降低漏损率、实现安全供水。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将继续坚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在发展目标上,“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的重要发展目标。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更加深入;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广泛普及,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基础设施广泛融入生产生活,对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数智化城市将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增长的应用场景。在数智化城市的各领域中,智慧水务、智慧消防等市场已在相关政策引导下率先释放市场需求,数智城市将进入高景气建设时代。公司借助自身技术与品牌优势推出水务工业品S2B2C一站式全产业链服务平台-智水工品,它是水务垂直领域工业品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平台,是公司智慧水务业务的外延,通过整合水务行业上下游资源,为行业客户提供水务工业品一站式解决方案及采购服务、智慧供应链云服务、设备维保云服务、采购方案服务和内容知识服务等多维度解决方案。

  公司将以技术应用为核心,以模式创新为驱动,进一步加大与地方水务集团的合作。凭借更高效、更专业、更透明的优势,打造多种采购模式,降低采购专业门槛,赋能中小企业。打磨水务数字化转型的新经验,立体化“和达链”全体系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保障居民供水安全,促进智慧水务新型发展。

  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团队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行业专家等机构、人士的产学研融合,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持续盈利能力,进一步迭代完善“十四五”专业发展规划。

  加大核心人才引进力度,并搭建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使人力资源成长与公司发展相匹配,增加员工凝聚力;探索以短、中、长期激励为方式的市场化、多元化、差异化分配体系,用好股权激励、科技项目奖励等激励政策,实现对各类核心人员价值贡献的回馈。

  进一步发挥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及独立董事的作用。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独立董事将依法履行职责,通过参加或列席相关会议、专题调研、实地考察、审查报告和报表资料、问询相关人员等方式,主动了解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重大事项及其进展情况,评估可能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全面掌握企业运作情况,适时给予专业而可行的建议或意见。

  作为一家上市公众公司,公司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做好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的培训,不断提高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不断完善和规范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做好公司内部规范运作培训,不断加强公司各单位、各级管理人员有关上市公司治理的合规意识与风险责任意识,切实提升公司的规范运作水平,提高预防风险的能力。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搜索